新闻资讯

黑客兜售个人数据泛滥成灾,论网络环境下的隐私权客体

发布时间:2020-09-08 12:40:37 访问量:863次 来源:翼盾智能

    29日的英国《卫报》报道,最近不少公司和网站在受到黑客的网络攻击后,受害人的个人信息被作为商品贩卖;30日的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ID为“OKE”的疑似黑客在海外论坛“BreachForums”发布了一则帖子,声称要兜售20万台湾民众的户政资料。 图片     互联网的可连接性、实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等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升级,但与此同时,它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随着AI、大数据等的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个人隐私过度收集愈演愈烈,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生产资料,而有一利必有一弊,你我都有裸奔的风险。     公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通讯联系方式,甚至疫情时代的行程轨迹等,我国是有相关法律直接或间接的对其保护。但想要遏制信息泄露甚至是倒卖的现象,还需要出台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细则和具体措施,并加大刑法的打击力度,同时各个平台、网站等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从源头上治理,至少目前是任重道远的。譬如:假冒商家声称中奖送礼品、收到“借款放贷、投资理财”的骚扰电话、相关APP平台身份信息被占用等,隐私似乎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黑客兜售个人数据泛滥成灾,黑色产业链屡禁不止,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隐私权客体陷入紧张和焦虑。     那作为隐私权客体的我们只能一味被动吗?当然不是。互联网发展的速度极快,保护隐私相关的博弈也仍在进行中,但无论是出台完善法律进行约束还是科技打败科技的解决方案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发展性。所以无论是作为自身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例如不安全的链接不要点,还是依赖不断发展升级的网络安全相关技术:让匿名性、加密性、反诈防御等渐渐普及。相信总有一天,隐私安全隐患不再是问题,我们能更加自在地享受网络的乐趣。


返回列表